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太白貝母功效

《中藥大辭典》:太白貝

英文名

Taipei Fritillary Bulb

別名

尖貝

來源

百合科植物太白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.Y. Li的鱗莖。

原形態

多年生草本,高30~40cm。鱗莖直徑1~1.5cm。葉對生,有的中部兼3~4枚輪生或散生,條形至條狀披針形,長5~10cm,寬3~7(~12)mm,先端有的稍彎曲。花單朵,每花有3枚葉狀苞片,苞片先端有時梢彎曲,但絕不卷曲;花被片6,長3~4cm,綠黃色,無方格斑,通常僅在花被片先端近兩側邊緣有紫色斑帶;外輪3片狹倒卵狀矩圓形,寬9~12mm,先端渾圓;內輪3片近匙形,上部寬12~17mm,基部寬3~5mm,先端驟凸而鈍,蜜腺窩幾不凸出或稍凸出;花藥近基著,花絲通常具小乳突;花柱分裂部分長3~4mm。蒴果長1.8~2.5cm,棱上的狹翅寬0.5~2mm。花期5~6月,果期6~7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于海拔2400~3150m的山坡草叢中或水邊,主產陜西、甘肅、四川、湖北。

性狀

鱗莖扁卵圓形或圓錐形,直徑0.6~1.2cm,高4~8mm。表面白色,較光滑。外層兩枚鱗葉近等大,頂端開裂,底部平整。味苦。

化學成分

含生物堿等。

功效主治

暗紫貝母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藥大辭典》:太白貝母

別名

太貝

出處

《陜西中草藥》

來源

為百合科植物太白貝母的鱗莖。6月采挖置麥麩中陰干,再用硫黃熏制。

原形態

多年生草本,高40~50厘米。鱗莖扁球形,直徑達2.5厘米。莖光滑,中部以上生葉。葉最下2枚對生,其上為互生、對生或輪生,在花下方為輪生;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,長7~13厘米。花單一,頂生,下垂;花被鐘狀,裂片6,分離,黃綠色,上部有紫色斑點,長3~4厘米;雄蕊6,花藥基部著生;子房上位,通常3室。蒴果,室裂,膜質,長圓形,每室有扁平種子2列。

生境分部

生于高山草地。分布陜西、甘肅、四川等地。

性味

苦甘,微寒。

功效主治

潤肺,化痰,止咳。治肺熱咳嗽,支氣管炎,咳痰不利。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1~3錢。

復方

治支氣管炎:太白貝母、桔梗各三錢,甘草二錢。水煎服。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