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處《藥性論》 來源為蕁麻科植物赤車使者的根莖。夏、秋間采取,洗凈,曬干。 炮制《雷公炮炙論》:"凡使(赤車使者根),并粗搗,用童子小便,拌了蒸干,更曬,每修事五兩,用小兒溺一溢為度。" 性味①《藥性論》:"有小毒。" ②《唐本草》:"辛苦,溫,有毒。" 功能主治①《藥性論》:"治惡風冷氣。" ②《唐本草》:"主風冷邪莊,癥瘕,五藏積氣。"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