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蛇莓根功效

《中藥大辭典》:蛇莓根

別名

三皮風根(《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》)。

出處

《綱目》

來源

為薔薇科植物蛇莓的根。

功能主治

《分類草藥性》:"治內熱,潮熱。"

復方

①治吐血:三皮風根及葉,搗絨兌開水服。(《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》)

②治中水毒:蛇莓草根,搗作末服之,并以導下部,亦可飲汁一、二升。(《補缺肘后方》)

③治眼結膜炎,角膜炎:蛇莓鮮根三至五株,洗凈搗爛,置凈杯內,加入菜油一至二匙,每日蒸一次,點眼用,一天三至四次,每次二至三滴,每劑可用五至七天。(《浙江中草藥抗菌消炎經驗交流會資料選編》)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蛇莓根

英文名

Root of Indian Mockstrawberry

別名

三皮風根、蛇泡草根

出處

出自《本草綱目》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薔薇科植物蛇莓的根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Duchesnea indica(Andr.) Focke[Fragaria indica Andr.]
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根。

原形態

蛇莓 多年生草本。根莖短,粗壯。匍匐莖多數,長30-100cm,有柔毛,在節處生不定根。基生葉數個,莖生葉互生,均為三出復葉;葉柄長1-5cm,有柔毛;托葉窄卵形到寬披針形,長5-8mm;小葉片具小葉柄,倒卵形至棱狀長圓形,長2-3cm,寬1-3cm,先端鈍,邊緣有鈍鋸齒,兩面均有柔毛或上面無毛。花單生于葉腋;直徑1.5-2.5cm;花梗長3-6cm,有柔毛;萼片5,卵形,長4-6mm,先端銳尖,外面有散生柔毛;副萼片5,倒卵形,長5-8mm,比萼片長,先端常具3-5鋸齒;花瓣5,倒卵形,長為5-10mm,黃色,先端圓鈍;雄蕊20-30;心皮多數,離生;花托在果期膨大,海綿質,鮮紅色,有光澤,直徑10-20mm,外面有長柔毛。瘦果卵形,長約1.5mm,光滑或具不明顯突起,鮮時有光澤。花期6-8月。果期8-10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生于山坡、河岸、草地、潮濕的地方。

資源分布:分布于遼寧以南各地。

性味

苦、甘;寒

歸經

肺;肝;胃經

功能主治

清熱瀉火;解毒消腫。主熱病,水兒驚風,目赤紅腫,痄腮,牙齦腫痛,咽喉腫痛,熱毒瘡瘍。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3-6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復方

①治吐血:三皮風根及葉,搗絨兌開水服。(《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》)②治中水毒:蛇莓草根,搗作末服之,并以導下部,亦可飲汁一、二升。(《補缺肘后方》)③治眼結膜炎,角膜炎:蛇莓鮮根三至五株,洗凈搗爛,置凈杯內,加入菜油一至二茶匙, 每日蒸一次,點眼用,一天三至四次,每次二至三滴,每劑可用五至七天。(《浙江中草藥 抗菌消炎經驗交流會資料選編》)

各家論述

《分類草藥性》:治內熱,潮熱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