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光葉山黃麻功效

《中藥大辭典》:光葉山黃麻

別名

硬殼朗、滑朗樹

出處

《貴州草藥》

來源

為榆科植物光葉山黃麻的根皮。夏、秋采收。

原形態

灌木,高1~2米。小枝纖弱,被短而小的粗毛。葉互生;薄紙質;卵狀披針形,長5~8厘米,寬1.5~3厘米,先端尾狀長尖,基部圓形,邊緣有鋸齒,基出脈3條,上面無毛,略粗糙,下面通常無毛,稀有疏毛;葉柄長6~10毫米,被毛。花單性;聚傘花序腋生,有花2~3朵,與葉柄等長或略短;小花長不及1厘米,花柄有短毛;無花瓣;萼片5,直立;子房無柄,1室,柱頭2.略扁,長約3毫米,紅色;核有皺紋。花期3月。果期10~11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于山野路邊或溝旁。分布貴州、廣西、廣東、江西、臺灣等地。

性味

性平,甘微酸。

功效主治

健脾利水,化瘀生新。

復方

①治水瀉:硬殼朗一兩,煨水服。

②接骨:硬殼朗、月季花根各等分,搗絨,炒熱包敷患處。

摘錄

《中藥大辭典》

《中華本草》:光葉山黃麻

別名

硬殼朗、滑朗樹

出處

出自《貴州草藥》

來源

藥材基源:為榆科植物光葉山黃麻的根皮全株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Trema cannabina Lour.
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
原形態

灌木或小喬木。當年生枝呈銹褐色或紅褐色。葉互生;葉柄長3-9mm;托葉早落;葉片卵形、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,長4-12cm,寬1.5-5cm,先端尾狀漸尖,基部楔形,上面平滑、無毛,稀微粗糙,下面通常無毛,稀有疏毛,邊緣具鋸齒;具明顯3出脈,側脈3-4對。聚傘花序常成腋生;花梗和花被片多少被毛或無毛。花萼無毛;雄花長約1mm,雌花長約2mm。核果卵圓形或近球形,具短柄,長約3mm,無毛。花期5-7月。

生境分部

生態環境:生于向陽山坡、干燥的山谷、曠地或灌木林中。

資源分布:分布于漸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貴州等地。

性味

甘;淡;性微寒;

功效主治

利水;解毒;活血祛瘀。主水瀉;流感;毒蛇咬傷;筋骨折傷

用法用量

內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搗爛炒熟敷。

摘錄

《中華本草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