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名
來源
藥材基源:為衛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.的果實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.[C.articulatus Thunb.]
采收和儲藏:9-10月間,果實成熟后摘下,曬干。
原形態
南蛇藤 落葉攀援灌木,高達3-8m。小枝圓柱形,灰褐色或暗揭色,有多數皮孔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1-2cm;葉片近圓形、寬倒卵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,長5-10cm,寬3-7cm,先端漸尖或短尖,基部楔形,偶為截形,邊緣具鈍鋸齒。腋生短聚傘花序,有花5-7朵,花淡黃綠色,雌雄異株;花萼裂片5,卵形;花瓣5,卵狀長橢圓形,長4-5mm;雌花具有5雄蕊;雌蕊1,子房上位,近球形,柱頭3裂;雄花的雄蕊稍長,雌蕊退化。蒴果球形,直徑7-8mm。種子卵形至橢圓形,有紅色肉質假種皮。花期4-5月,果熟期9-10月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生于丘陵、山溝及山坡灌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西北、華東及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。
性狀
性狀鑒別 蒴果黃色,球形,直徑約1cm,3裂,干后呈黃棕色。種子每室2粒,有紅色肉質假種皮。略有異臭,味甘酸而帶腥。
化學成分
種子含較多的脂肪油。
性味
甘;微苦;平
功能主治
養心安神;和血止痛。主心悸失眠;健忘多夢;牙痛;筋骨痛;腰腿麻木;跌打傷痛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6-15g。
禁忌
孕婦慎服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