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:蒲黃散
【處方】干荷葉(炙)、牡丹皮、延胡索、生干地黃、甘草(炙),各三分;蒲黃(生)二兩。
【炮制】上為粗末。
【功能主治】治產后惡露不快,血上搶心,煩悶滿急,昏迷不省,或狂言妄語,氣喘欲絕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二錢,水一盞,入蜜少許,同煎至七分,去滓,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【摘錄】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
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四:蒲黃散
【別名】鹿茸散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三)。
【處方】蒲黃175克 鹿茸 當歸各60克
【制法】上三味,研末過篩。
【功能主治】補腎固沖,養血止血。治腎虛,沖任不固,漏下不止。現用于功能性子宮出血。
【用法用量】酒服2克,日三。不知,稍加至4克。
【摘錄】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四
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七:蒲黃散
【處方】蒲黃60~90克 石榴花(末)30克
【制法】上藥和研為散。
【功能主治】涼血化瘀,收斂止血。治鼻衄,經久不止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克,以新汲水調下。
【備注】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,現據《普濟方》卷一九○補。
【摘錄】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七
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七:蒲黃散
【處方】蒲黃30克 當歸22,5克 桂心22.5克 延胡索30克 川芎22.5克 赤芍藥30克 庵閭子22.5克 沒藥30克 附子30克(炮裂,去皮、臍)栗子30克(去殼,陰干)川大黃30克(銼碎,微炒)蕓苔子30克
【制法】上藥搗細羅為散。
【功能主治】化瘀止痛,續筋接骨。治跌打損傷,筋傷骨碎,傷后惡血攻心,煩悶欲絕,坐臥不安者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3克,以溫酒調下,不計時候頻服。
【摘錄】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七
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九:蒲黃散
【制法】上藥都研令勻。
【功能主治】治小兒重舌,口中生瘡涎出。
【用法用量】用少許酒調敷患處,一日三次。
【摘錄】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九
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九:蒲黃散
【處方】干荷葉(炙)牡丹皮 延胡索 生干地黃 甘草(炙)各22.5克 蒲黃(生)60克
【制法】上為粗末。
【功能主治】治產后惡露不快,血上搶心,煩悶滿急,昏迷不省,或狂言妄語,氣喘欲絕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6克,用水150毫升,入蜜少許,同煎至105毫升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【摘錄】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九
《圣濟總錄》卷九十六:蒲黃散
【處方】蒲黃(微炒)60克 郁金(銼)90克
【制法】上二味,搗羅為散。
【功能主治】行氣活血,涼血止血。治瘀熱凝結膀胱,尿血不止。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6克,空腹時用粟米飲調下,一日二次。
【摘錄】《圣濟總錄》卷九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