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名家網
中醫快速導航

麥煎散

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:麥煎散

【處方】知母地骨皮(揀凈)、赤芍藥甘草(炙)、石膏葶藶子、白茯苓(去皮)、杏仁(去皮.尖.麩炒)、人參滑石,各半兩;麻黃(去根.節)一兩半。

【炮制】上為細末。

【功能主治】治小兒夾驚傷寒,吐逆壯熱,表里不解,氣粗喘急,面赤自汗,或狂言驚叫,或不語無汗,及癮疹遍身,赤癢往來,潮熱時行,麻豆疹子馀毒未盡,渾身浮腫,痰涎咳嗽,或變急慢驚風,手足搐搦,眼目上視,及傷風涎喘頭疼,并皆治之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一錢,麥子煎湯調下。

如初生孩兒感冒風泠,鼻塞身熱,噴嚏多啼、每一字許,并用麥子煎湯下。

【摘錄】《宋·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

《普濟方)卷三一九引《太平圣惠方》:麥煎散

【別名】麥煎湯(《雞峰普濟方》卷十五)。

【處方】赤茯苓 當歸 干漆(炒令煙盡)鱉甲炙)常山 大黃(煨)北柴胡 白術 生干地黃 石膏各30克 甘草15克

【制法】上藥為細末。

【功能主治】滋陰清熱,除蒸斂汗。治骨蒸黃瘦,口臭肌熱,盜汗,婦人血風攻疰四肢,心胸煩壅。

【用法用量】每服6克,用水150毫升,小麥50粒,煎至120毫升。食后、臨臥時溫服。

有虛汗,加麻黃根30克。

【摘錄】《普濟方)卷三一九引《太平圣惠方》

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