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名
藥老、藥草、米米蒿
來源
藥材基源:為禾本科植物醉O 的全革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chnatherum inebrians(Hance)Keng
采收和儲藏:夏季來收,洗凈,曬干。
原形態
醉馬草 多年生草本。須根柔韌。稈直立,少數叢生,平滑,高60-100cm,徑2.5-3.5mm,通常具3-4節,節上具貼生微毛,基部具鱗芽。葉鞘稍粗糙,上部者短于節間,葉鞘口具微毛;葉舌厚膜質,長約lmm,先端平截或具裂齒;葉片質地較硬,直立,邊緣常卷折,上面及邊緣較粗糙,莖生者長8-15cm,基生者長達30cm,寬2-10mm。圓錐花序緊密成穗伏,長10-25cm,寬1-2.5cm,小穗長5-6mm,灰綠色或基部帶紫色,成熟后變褐銅色,穎膜質,幾等長,先端尖常破裂,微粗糙。具3脈;外稃長約4mm,背部密被柔毛,先端具2齒,有3脈,脈于先端部分匯合而延伸成芒,芒長10-13mm,一回膝曲,芒柱稍丑轉,被微短毛,基盤鈍,具短毛,長約0.5mm;內稃具2脈,脈間被柔毛;花藥長約2mm,先端具毫毛。穎果圓柱形,長約3mm。花、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常生長于海拔1700-4000m的高山草原、山坡、田邊、路旁和河灘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內蒙古、寧夏、甘肅、青海、新疆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化學成分
醉馬草含有兩種生物堿(alkafoids),即麥角新堿(efgometrine),麥角異新堿(ergometrinine)及l-二十八醇(1-octacosanol)
性味
苦;平
功效主治
消腫;止痛。主關節腫痛
用法用量
外用:適量,浸酒涂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